索引号: 002489401/2021-26394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政办函〔2021〕52号 成文日期: 2021-10-15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林业、水利/水利
有效性: 有效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推进杭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全面推进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有关要求,坚持“原生态、自然态、经济态”科学区划原则,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订单农业、休闲体验农业、生物农业等优质高效农业,努力走出一条保供有力、经济高效、绿色生态、数智领先的国际大都市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为杭州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按照“市场化、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国际化”要求,着力打造城市保供农业样板地、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地、数智未来农业先行地等“三个地”。到2025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贡献率、机械化率、亩均产出率明显提高,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以上,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全省领先。

——城市保供农业样板地。到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市民优质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2亿斤,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4.5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81.04万亩,菜篮子基地400个;育成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100个以上,建设稳固的繁制种基地10万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比例达到70%以上;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应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特殊情况下重要农产品实现基本自给,成为大城市保供农业样板地。

——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地。到2025年,基本形成农业绿色产业体系和生产方式,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7.4万元/人,亩均产出达到12000元;基本形成组织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一批产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相互融合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现代农业园区和主导产业强、生态环境美的特色农业强镇,实现涉农区、县(市)国家级标准现代农业园区全覆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3.5,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0个以上,区域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成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地。

——数智未来农业先行地。到2025年,初步构建杭州未来农业发展格局,以工业化理念、工厂化生产方式、智能化管理探索未来数智田园、未来农业工厂、未来乡村产业建设,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对接杭州城市大脑,统一信息标准体系,整体推进数智农业系统研发、场景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7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力争达到90%左右,设施种植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建设省级数字未来农业工厂30个,数字农业示范园区20个,农产品产地仓30个,培育一批未来乡村产业示范村,成为数智未来农业的先行地。

二、工作重点

(一)强化科技赋能。加强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由高增长向高质量变革,从重规模、数量向重品质、技术变革。加快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农业物联感知、精准科学种养、农产品溯源、社会化服务等领域深入融合。培育建设数字植物工厂、数字育苗工厂、数字农业园区、数字牧场、数字渔场等,开发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的智能技术,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形成“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的数字农业发展格局。实施万名农创客培育工程,促进“两进两回”。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1256”行动,通过开展学历教育、技能评价和技能大赛等,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

(二)推进机器换人。聚焦我市特色农业产业,以先进农业机械为依托,推进农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新型农业机械化变革。加强适应丘陵山区、设施大棚、家庭农场的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加大宜机化改造力度,推动改善农田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农机适应性,扩展大中型农机运用空间,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加强统筹规划,布局建设区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2个。聚焦粮油产业全程机械化,着眼主导装备智能化,分产业推广先进机械装备,深化农机农艺融合。开展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示范基地建设。

(三)培育新型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形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新与运用的体制机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实行梯度晋级。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到2025年,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5家以上,带动高产值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出口型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农技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提升、合作联合和示范引领行动。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合联建设,乡镇级农合联实现实体化运作,参与农业产业开发。鼓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经营。

(四)提升保供能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农业供给更好适应市场需求、适应资源与环境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治理,年均提标改造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4万亩,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力争功能区农田复种指数达150%以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护,年均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5万亩以上;开展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和耕地酸化治理,改造中低产田1.8万亩。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年均新建、提升“菜篮子”蔬菜基地3000亩以上、水产基地1500亩以上,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6900万尾以上。以“保护存量、新建增量、补栏扩量”为重点,加快新建万头猪场建设和现有养殖场提升改造。以“优禽、扩羊、稳奶”为特色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有效提升肉禽蛋奶供应能力。

(五)发展现代种业。制定出台高质量推进杭州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完善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集聚杭州人才、资源和数智优势,着力打造全国现代种业创新研发示范地、现代种业成果转化示范地和现代种业数智应用示范地。大力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攻关、种业自主创新研发、打造科研育种基地、加强良种引选和示范推广、建设种业成果展示平台、提升现代良种繁育能力、培育做强种业龙头企业、种业数智赋能建设、加强种业治理能力建设等十大任务,推动“保、育、引、繁、推”能力全面提升,种业对现代农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到2025年,力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现代种业强市。

(六)创建绿色农田。建设设施齐全、土壤肥沃、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绿色农田5万亩。鼓励乡镇(街道)或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促进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实施农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大力推广农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等低碳农业模式。全域推行“肥药两制”改革,推广高效双低新农药及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推广力度。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深化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七)建设产业平台。将工业管理理念、组织方式、营销手段等引入农业项目建设,高标准推进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产地仓、村级产业平台及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健全对接平台,为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搭建桥梁,发挥政府投资杠杆撬动作用,采用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投融资新模式,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农民多方共赢。构建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农业投资管理数字化平台,积极推介乡村闲置资源,推进乡村产业开发,打造农业最优营商环境。

(八)打造农业品牌。推进实施农业生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三品一标”工程。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讲好品牌故事,丰富品牌内涵。加强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和登记保护工作。强化西湖龙井品牌保护,守护好杭州农产品“金名片”。利用茶博会、农洽会等平台,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加强品牌推介,提升杭州农产品影响力。强化农业国际合作人才队伍教育培训与业务交流,加强农业对外投资与合作,推动品牌评价标准与国际品牌标准接轨,打破农产品出口技术壁垒,提升杭州农产品国际化水平。

(九)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拓展产业增值空间为重点,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推广直播带货、短视频、新零售等营销新模式,提升产业附加值,健全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支持市场主体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推进产村融合,发挥农业“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及文化功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体育康养等现代服务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推动产业链横向延伸。引进大型涉农企业总部,鼓励头部企业在杭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创意设计中心等,提升乡村产业能级,将美丽乡村转变为美丽经济。

(十)守护农业安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强化源头管控,推进智慧监管。开展重点领域隐患整治,常态化开展“瘦肉精”、抗生素、药物残留及其他非法投入品专项治理和执法,农业投入品抽检每年不少于500批次,确保省级例行风险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切实抓好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有效提升生猪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自检和畜禽无害化处理能力。严密监测防控红火蚁、草地贪夜蛾等外来有害生物和重大植物疫情,构建重点疫情区域阻截带,确保全市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处置率达100%。制定完善杭州市农业行业安全应急预案,健全隐患排查整改闭环机制,推广特色农业主体综合保险,守好农业安全底线。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支持机制。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每年市本级安排不少于10亿元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业市场化、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突出对农业龙头企业等乡村产业主体的扶优扶强及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促进。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加强绩效管理,强化统筹整合。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撬动金融资本、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农业发展。

(二)构建要素保障机制。加强农业现代化用地保障,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和设施农业用地。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设施农业用地依法实行备案制。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扩大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落实吸引人才返乡入乡的支持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打通城乡人才培养交流通道,解决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等问题,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三农”工作。

(三)健全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细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涉及的反映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建立督查检查机制,定期对现代农业发展工作进行检查和通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0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